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创新教学铸魂育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025-03-20信息来源:

3月18日下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6周年之际,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围绕“用好《参考讲义》 共研教学新思路”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学院党委书记王利花、副院长赵瑞林出席,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胡建民主持。

教研室主任胡建民对本次集体学习及备课活动的议程和目标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集体备课活动在统一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参考讲义(试用版)》(以下简称《参考讲义》)的整体框架和内容特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强调要处理好教材、课件、讲义三者的关系,真正实现教学转化。他强调,《参考讲义》为教师们提供了创新的灵感和思路,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和调整,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教研室副主任丁宏从“明确源与流、领悟理与义”“肩负责与任、讲授目与标”“融会知与识、贯通知与行”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学好用好《参考讲义》,助力课程教学优化进行了分享。安娜老师从特色、结构、语言、感悟等四个方面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她认为,《参考讲义》实现了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以及理论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能够有效助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刘凯娟老师从第十六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入手,从青年教师的角度,提出课件与讲义的适配、案例的选取更新等问题的思考,认为《参考讲义》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一份珍贵的“教学指南”。郭朔宁老师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例,从课前准备、课程导入、课程内容等方面分享了《参考讲义》对教师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系统讲授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张健彪老师认为,《参考讲义》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力抓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清晰的知识脉络,应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但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

在集体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参考讲义》的运用和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展开了热烈讨论。张培富老师指出,教师们要紧跟时代前沿,形成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储备,并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南,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使思政课堂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成为学生了解世界、洞察社会的鲜活窗口。其他教师也踊跃发言,从学好用好《参考讲义》、优化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等多个角度谈感受,讲体会,说思考,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参考讲义》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动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思想引领,要充分发挥讲义的参考作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现场气氛热烈有序,充分体现了教研室浓厚的教研氛围和教师们高度的责任感。

赵瑞林认真听取每位教师的发言,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结合具体实际,一一给予解答。他肯定了全体教师在教学研讨中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强调了集体备课对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王利花对本次集体备课会给予充分肯定。她强调,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和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起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学好用好《参考讲义》,她指出,一是要提高思政认识,课前有使命。要深刻认识《参考讲义》对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要做好深化转化,课上有创新。在注重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同时,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鲜活的教学案例,对《参考讲义》进行丰富和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深、讲透、讲活,打造更多能解渴、合口味的思政“金课”,不断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三要力求知行合一,课后有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一流课程为动力和契机,在充分使用《参考讲义》的基础上,和理论宣讲、咨政建言、调查研究、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奉献者。

撰稿:郭悦

图片:杜程博文

责编:胡建民

二审:宋璐鹏

三审:王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