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我院师生赴北京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2025-03-14信息来源:

为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师生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3月9日至11日,我院师生代表赴北京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学院党委书记王利花,副书记宋璐鹏、副院长赵瑞林、团委副书记许柯以及师生代表20余人参加活动。

追溯觉醒年代,聆听百年回响

3月9日,师生一行来到了见证中国青年运动和先进思想文化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展厅内陈列的泛黄杂志、文件书信以及经典著作,承载了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以笔为剑的思想激荡,诉说着百年前知识分子的奋斗故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探索中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师生们翻阅《新青年》的书页,阅读革命先辈铿锵有力的文字,深切感悟他们为实现民主与自由的不懈追求。百年后的青年重读“德先生与赛先生”,不仅要铭记历史,从“新青年”精神中汲取营养,更应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用汗水书写青春篇章。

image.png image.png

探寻烈士足迹,铸就青春之魂

3月10日上午,学院师生怀着崇敬之情,前往高君宇烈士墓进行瞻仰。师生们肃立垂首,默寄哀思,敬献鲜花,表达了对高君宇烈士的崇高敬仰和无尽哀思。2025年是高君宇烈士逝世一百周年,他用迅如彗星般的生命践行着初心,一生投身革命,把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高君宇烈士生平纪念展陈列着他亲笔写下的战斗檄文、往来书信,还有百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生动再现了他在革命洪流中奔走呼号、英勇斗争的身影,清晰勾勒出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历史轮廓。这些珍贵的遗迹使在场师生们深受触动,大家表示要传承革命意志,刻苦学习,勇于担当,让烈士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image.png image.png

走进万园之园,铭记历史之殇

10日下午,学院师生一起走进圆明园遗址公园。园内残垣断壁静静矗立,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沉痛的过往,凝聚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与对复兴的渴望。圆明园历史文化展陈列着两百多件相关的历史文献、复刻文物以及大量还原往昔盛景的图片、模型,系统呈现了圆明园从兴建、繁荣到被列强野蛮焚毁的全过程。曾经的辉煌同眼前的残垣断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师生们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意义,大家表示将把对历史的铭记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努力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image.png image.png

探秘大国重器,凝聚奋进力量

11日上午,师生一起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中国首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军事历史教科书。从陈旧的冷兵器到先进的武器,每一件展品都见证着中国军民热血铸就的峥嵘岁月;从泛黄褪色的历史文献到高度逼真的战争场景复原,每一块区域都诉说着中国军事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师生们通过一件件展品真实感受中国革命军事历史与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深刻领悟了中国军人和军队的英勇与智慧,读懂了“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历史规律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永恒底色。大家纷纷表示,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发奋图强,走好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image.png image.png

瞻仰“国之瑰宝”,继承革命意志

11日下午,师生来到宋庆龄同志故居,瞻仰被毛泽东誉为“国之瑰宝”,将一生奉献于中国革命与世界和平事业的杰出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曾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故居的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旧物,充分展现了宋庆龄的日常点滴和思想轨迹,凝聚了她“永远和党在一起”的政治信念和远大抱负。故居展出了宋庆龄在1927年至1952年间发表的63篇演讲、文章和声明,以及150余篇相关文摘、图片、文物、报刊等,描绘了她为新中国不懈奋斗的历史印记。在学习参观过程中,师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内涵真谛,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实践力量,决心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牢记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image.png

红色研学忆峥嵘,砥砺奋进新时代。通过实地参观和切实体验,广大师生触摸历史脉络、聆听先烈故事,在历史的回响中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在深学笃信中汲取思想伟力,在融会贯通中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精神在实际行动中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撰稿:马兆熙 郭嘉琦

图片:王  凯 张培科

责编:许   柯

二审:宋璐鹏

三审:王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