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提升青年学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4月23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第三期读书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智慧教室成功举办。吉林财经大学魏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志洪副教授应邀线上参加活动并做点评。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璐鹏、学院教师代表及省内高校学生代表5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伟老师主持。
活动在集体诵读《资本论》经典章节中拉开帷幕。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梦珂、范晨琪带领大家集体朗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二章中关于“货币”和“商品”的经典段落,并进行解读剖析,让大家对商品的本质和货币与商品的内在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书报告环节,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马佳琦、吴姝婷同学围绕“商品为何是《资本论》的起点”展开分析,指出商品范畴作为开篇的逻辑必然性。王梅堰、潘加妮同学则梳理了马克思对货币本质的理论发展,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系统呈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与社会关系体现的双重属性,突出其现实意义。王家琛、刘嘉欣同学围绕货币拜物教的成因、表现与批判进行阐释,揭示了货币崇拜的社会历史根源,强调理解“货币之谜”对于深化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思考的重要价值。
之后,魏旭和刘志洪两位老师对同学们的读书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魏旭肯定了同学们对《资本论》研究的深度和热情,建议同学们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两个维度去理解《资本论》,并指出在研读和写作时要精准地表达范畴,注重学术规范,希望同学们在后续对经典的研读中能够思考理论与当代经济现象的关系。刘志洪从哲学的视角对相关章节进行了分析,深入解析了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逻辑以及商品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同时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考逻辑,希望同学们在研究方法上能够不断进步。
交流讨论环节,现场同学积极踊跃发言,围绕劳动、价值、拜物教现象、《资本论》理论在当代经济中的适用性话题展开讨论。两位专家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有效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
本次读书会不仅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热情。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将持续推动经典阅读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夯实知识根基、涵养学术精神,为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贡献力量。
撰稿:范晨琪 王家琛
图片:杜程博文
责编:付 荣
二审:邓 韬
三审:宋璐鹏
山大马院文瀛求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