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学院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我院成功举办第二届“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工作坊
2022-11-29


2022年11月27日,由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学术工作坊成功举办。工作坊以线上会议形式进行,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鲍善冰主持主旨演讲,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段伟文教授、山西大学宋洁博士应邀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增一教授主持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刘永谋教授、华东政法大学高奇琦教授、山西大学周振华博士作主题报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9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在线参加会议。

李建会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的奇点忧虑》的报告引用多方专家学者的观点阐述了奇点临近论,并对“人工智能是否真的具有人一样的智能”“人工智能是能超越并取代人类”两个问题做了解答,指出,如果我们还要强行维护人类天生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只有AI技术发展,然而这种禁止性的命令是难以实现的,种既不需要禁止技术进步又可以维护人类尊严的进路需要技术伦理技术法律的介入。

段伟文教授以《智能社会与科技智人的可能前景》为题,指出智能社会的发展及其问题,平台商业创新模式与问题对智慧城市的认识思考以及治理、智能化数据解析社会的来临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看法探讨算法认知与科技智人关系的未来,分析算法认知的负载价值、伦理审视、治理之道,前瞻了大过渡时代与科技智能的可能前景,提出科技智人与技术共舞可能途径

宋洁博士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上午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行为主体、行为主体的外部环境以及行为主体的意识形态来实现。劳动关系在其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包含特定的行为主体、环境,还包括贯穿于劳动关系系统的意识形态以及规制各行为主体的规则。她强调,要尽可能地保证从算法上保障人工智能的向善发展。

刘永谋教授在《智能社会与技术治理》中提出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治理活动问题,表示自己在尝试建构一整套的技术治理理论。他对现代科学技术运行和治理社会的现象给予一种框架性的解释,并且希望在这个基础之上,将这样种技术治理引导到人民至上、有益于公众福祉的方向的可能性。他认为今天的时代是技术时代,可称为技术反叛之后的技术新世界。他强调,一定程度的自觉是智能社会的根本特征。

高奇琦教授以《智能革命与共同富裕的相关性思考》为题,指出智能革命可能会加剧不平等,使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可能会形成新的劳动剥削形态。他认为劳动异化进一步呈现出数字化和无形化的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是智能革命。他还提出共同劳动具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劳动具有共享性以及“共鸣的爱”的劳动等特征

周振华博士作了《数字素养在智能社会中的技术逻辑与价值意蕴》的报告,他指出智能化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必然结果,梳理了数字素养概念发展脉络,检视了当前国际主要数字素养测评方案,提出了新的数字素养测评建议,阐述了未来智能社会中数字素养的价值意蕴。

之后的专题发言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由山西大学刘美玲教授侯红霞教授、郭建斌博士主持,来自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的9位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了专题发言,并与其他在线参会者交流讨论。北京大学副教授孙永平、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罗栋、山西大学教授赵斌分别对三个阶段的专题发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

侯红霞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向参加工作坊的学界同仁表示感谢,代表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诚邀大家参加下一届学术工作坊。

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学术工作坊是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承办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促进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之的学术交流,共同推进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的研究和学术繁荣

(撰稿:张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