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瀛学思
【文瀛学思】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瀛学思
文瀛学思︱关于读《老子十八讲》的一些感悟
2017-05-14

  编者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有一群年轻学子,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他们喜爱阅读、勤于思考,他们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尽管他们现在还默默无闻,但他们将会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或许他们的文字还显得稚嫩,但他们将会是时代智慧的记录者、书写者、创造者。从本学期起,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不定期推出我院博、硕士研究生的读书笔记、理论习作、学习体会等文章,期盼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理论大家的指导。

  

  作者简介:原子舰,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学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是他在唯物史观研究课程的读书感想。

  关于读《老子十八讲》的一些感悟

  最近,我阅读了王蒙先生写的《老子十八讲》,令我受益匪浅。坦白说,老子算是我哲学思想的启蒙导师,在高中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姚淦铭先生的《老子与百姓生活》,由此我对老子的思想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并延续至今,在读了王蒙先生的书后,很多困扰我许久的问题,茅塞顿开,却又让我产生了一些新的疑惑。

  首先是老子无为的思想。很多人理解老子无为的思想,认为无为就是毫不作为,无限的消极等待,等着“道”的安排。这种想法实际上恰恰偏离了老子“道”的内涵。老子的讲究的道,是不妄为,不乱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对此,我认为可以分以下三点:

  1、不乱为,不妄为。老子活动于春秋时期,当时诸侯割据,群雄混战,老百姓民不聊生。老子深知“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的道理,战争带来的只有伤痛和灾祸,所以主张统治者“无为”,这个“无为”讲的是不乱为,不妄为。统治者不要为了争夺更多的领地,获取更多的奴隶来发动战争,而更应该从增强自身内在实力做起,精兵简政,使老百姓富足起来,只有老百姓生活得以保证,国家的昌隆才得以保证。当下的中国也在裁剪各类冗余部门,主张少开会,多办事,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便利,这恰恰与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

  

  2、有所为,有所不为。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老子将这一原则称作“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做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老子说过“圣人无为故无败”,正因为老子什么事都不刻意去做,所以老子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老子所做的事情都能做成功。反观我们当下,正因为很多人刻意去钻营一些事情,迫切的想要获得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反而失了自己的本心。习总书记严抓官员贪腐问题,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正是对贪腐问题的集中反映,腐败问题也成为了全国上下关心的问题。在落马贪官中,不乏很多工作能力极强,也办过很多实事的官员,但正是因为他们想要获得更高的地位,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开始刻意去“为”,也正因为他们的“为”,导致了他们最后的囹圄生涯。

  3、学而知其乐。老子主张快乐的学习,作为中国道教创始人的老子,他更在意对“道”的体悟。老子讲“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个人与世无争,更不会争名夺利,可越是这样,也就越没有人能够和他争。你追逐名与利,而我追求学问。你抢走了本该属于我的名与利,但你却抢不走我的学问,我的人格,我的水准,这些东西都已内化在我心中,就算你抢走了名利又有什么用呢。“无”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持把在跳舞。真正的无为的本义是学而知其乐。无为境界是谦卑者修行的境界,是顺应万物,以顺其和。自然和谐的语言与行为表达,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圣人教化世人守弱、不争、快乐,达到“无为”。

  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个令我困惑的地方,那就是王老先生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提出的“自然比道高”的那个概念。就我的理解来说,在《道德经》一书中,道在老子的理论中,就已经居于最顶端的地位了。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道”,而且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原因就在于道。《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道”的一个总的理解。在老子看来,“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恍恍惚惚的东西。道,无形无状,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始”,是一个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并且在本质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说的,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它,我们也很难将其特性用语言表达出来。

  但王蒙老先生在书中提出:“但是在这里老子惊人地提出地提出了一个‘自然’比‘道’更高的观念,就是说任何事情自己运动,自己发展,按照自己的规律来办事恰恰是道的精髓、道的核心、道的根本,就从根本里找根本。从根本中再找一个根本来,就是‘自然’。”首先我们明确“法”的概念。“法”讲得更多是做榜样的意思,地给人树立榜样,天给地树立榜样,道给天树立榜样。但自然能不能给天道树立一个榜样。我还是存在一种疑惑的态度。这个问题我觉得就跟“既然上帝是万能的,那你能不能让上帝创立一个他自己也推不动的石头?”是一样的,既然老子讲“道”已经是一个终极的概念了,那么又怎么能找到一个比“道”更大的一个概念呢?那么是不是也就在说,老子的道并不是一个终极的概念呢?这个疑问令我很困惑,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广泛的阅读一些书籍,希望可以解答我的这一疑问。

  最后,在老子的理论中,我感觉有些思想和中国治国理政的一些思路不谋而合。

  中国作为一个古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中,特别是与一些贫穷的非洲国家交往中,抱着一种谦卑与尊敬小国的态度,克己谦让,这与老子所说的“大国者下流”不谋而合。此“下流”非彼下流,老子讲的是摆正自己在下的位置,不欺侮别人,不耀武扬威。这样子,我们才能得到小国的友谊与尊重。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在与巴基斯坦的交往中,始终保持自己谦逊与尊敬的态度,在巴基斯坦困难的时候,尽可能地予以帮助,最后,中国赢得了他们的友谊,巴基斯坦也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上重要的一环。 

  

  老子讲“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国要实现自身的繁荣昌盛,不仅要在大的方面领先,也要在一些细微之处有所建树。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修铁路,修大桥,发射各类火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很长时间之内,中国的民生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国家综合实力上升了,但老百姓的生活没有明显的改善。习总书记上台后,十分关心民生问题。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六个问题,都是当下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生产生活细节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呼声比较高、矛盾比较突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六个问题,看似小事,其实是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痛点”所在,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焦点所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解决的好,方能赢得党心民心,彰显我们新的发展理念,夯实我们的执政基础。也就是凭借着对于一些细微的民生问题的关心与处理,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们的国家向心力也变得更足,大家也更愿意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老子虽然已经逝去了千年之久,但他的很多理论对现在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王蒙的《老子十八讲》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不仅学会如何待人接物,也让我知道了如何开心的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这本书令我受用无穷!感谢老子为我们书写了《道德经》,更感谢王蒙先生浅显易懂的解释! 

延伸阅读:

   《老子十八讲》

   作  者:  王  蒙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