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兼职教授
郝平
2020-11-18

郝平,男,1968年11月生,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博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山西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018山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日本东京国际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区域社会史、明清社会经济史、灾害史等研究。

一、学术兼职

山西省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近代中国社会史研究会副会长;山西晋祠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西长城保护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山西省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山西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学分学术委员会主任、山西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任等。

二、发表论文

1、论太行山区根据地的生产自救,《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退想斋日记》所见抗战时期沦陷区民众生活,《史林》2005年第4期。

3、龙祠水利与地方社会变迁,《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South China Research Resource Station Newsletter)2006年第43期。

4、传说、信仰与洪洞乡村社会——兼及大槐树移民的文化认同,《历史档案》2006年第3期,又收入李长莉,左玉河主编:《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国际会议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

5、近代太原县的灾害与基层社会,李文海、夏明方主编:《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三联书店,2007年。

6、“丁戊奇荒”中的永济灾情与社会应对,行龙主编:《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山西社会》,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7、罂粟与毒品:一个乡绅眼中的民国山西烟祸,《民国研究》2007年秋季号。

8、晚清赈灾的经验研究及其理性关怀(书评),《读书》2008年第6期。

9、“丁戊奇荒”时期的山西粮价,《史林》2008年第5期,又收入郑起东,史建云主编:《晚清以降的经济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0、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3期。

11、如何研究山西的区域社会史?,《中华读书报》2008年6月4日。

12、中国社会史研究:下一步怎么走,如何突破?,《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2月12日。

13、明代大同地区的移民、屯垦与环境,安介生主编:《边界、边地与边民——明清时期北方边塞地区部族分布与地理生态基础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

14、从历史中的灾荒到灾荒中的历史——从社会史角度推进灾荒史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历史学》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15、力禁“花田”重农桑——李用清“丁戊”救荒活动考察,《古今农业》2010年第2期,又收入欧阳恩良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6、水土保持:大泉山典型的塑造,《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0期全文转载)。

17、碑刻所见1695年临汾大地震,《晋阳学刊》2011年第2期。

18、丁戊奇荒之晋豫比较——以豫为中心的考察,《开封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9、山西革命根据地接生方法的改进,《中华医史杂志》2011年第4期。

20、抗战前夕山西水灾与民众救济——以民国二十二年阳曲县为例,《古今农业》2011年第4期。

21、劫富济贫”与“保富安贫”——光绪初年大饥荒中山西官员救荒思想的分歧与争论,《山西档案》2011年第6期,又收入高岚,黎德化主编:《华南灾荒与社会变迁:第八届中国灾害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

22、山西柳林县集体化时期梯田建设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2期。

23、山西省农村调查报告——2010年7月·8月·12月,山西省P县の农村,《东京学芸大学纪要》(日本)2012年第63集。

24、集体化时代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时代意义,《光明日报》2012年5月31日(《新华文摘》2012年第18期全文转载)。

25、走进“丁戊奇荒”的历史现场,《中华读书报》2012年06月27日。

26、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煤矿业发展,《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3期。

27、嬗变与坚守:近代社会转型期晋中的民间宗教活动——以<退想斋日记>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

28、嘉庆二十年平陆地震后的朝廷与地方官——以<明清宫藏地震档案>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9期。

29、明蒙军事冲突背景下山西关厢城修筑运动考论,《史林》 2013年第6期。

30、1928-1929年山西旱灾与救济略论,《历史教学》2013年第11期。

31、国家的介入:集体化时期的农田水利研究——以山西省道备村为例,谭宏,徐杰舜主编:《人类学与江河文明——人类学高级论坛2013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32、晚清民国晋中地区社会经济生活初探——基于晋中地区契约文书的考察,《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33、勒价抑买还是族内救济?——基于清代晋西北地区亲族间土地买卖契的考察,《山西档案》2015年第2期。

34、集体化时期山西省平遥县道备村年终结算制度,《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35、“抗战与山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学术讨论会评述,《史志学刊》2015年第6期。

36、抗战的山西与山西的抗战——论山西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历史、现实与趋势,《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

37、小谈清代山西民间契约的搜集整理,《博览群书》2015年第11期。

38、解放战争时期老区土改与乡村社会变化——以太行解放区为中心的考察,《军事历史研究》2016年第4期。(《新华文摘(网络版)》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

39、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建设与改造,《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9期。

40、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粮食危机及应对,《安徽史学》201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7年第7期论点摘编)。

41、“丁戊奇荒”山西碑刻辑录,《社会史研究》第四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

42、近代山西分家析产行为探析,《社科纵横》2016年第4期。

43、从家庭纠纷之讼看清前期地方官的司法审判——以<牧爱堂>相关案例的考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44、山西票号的书信经营——对光绪十六年日昇昌京师分号一封残信的解读,《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45、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史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之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27期。

46、商业明信片及其史料价值——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山西寿阳谦瑞益商号为例,《史学史研究》2017年第3期。

47、晚清民国清徐县王氏家族分家析产初探,《清华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8年第1期论点摘编)。

48、明清大地震与晋南地区的城市重建,杨学新,郑清坡主编:《海河流域灾害、环境与社会变迁——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

49、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建设在山西抗战中的历史经验,《学术论丛》2018年第4期。

50、契约所见清代山西土地价格初探,《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8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3期论点摘编)。

51、党建为山西抗战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20日。

52、集体化的农田水利建设,内山雅生编著:《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的展开》,株式会社御茶的水书房,2018年。

53、和而不同:多学科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2001-2016),夏明方、郝平主编《灾害与历史》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7月版。

54、PBL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对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55、南太行地区堡寨村落的形成和特点——以沁河流域的窦庄村和郭裕村为例,《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56、清初地方官贪腐原因与政府应对,《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1期。

57、也谈灾荒史研究中的山西民间文献利用问题,《福建论坛》2019年第9期。

58、明清河北境内山西商人会馆的历史变迁,《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5期。

59、明清山西商人与河北正定商业——以正定山西会馆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3期。

60、庙宇与村庄:关帝庙在明清乡村社会的性质与作用——基于高平地区关帝庙现存碑文的探讨,《地域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

三、出版著作

1、《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主编),北岳出版社,2010年。

2、《丁戊奇荒:光绪初年山西灾荒与救济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大地震与明清山西乡村社会变迁》(专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

4、《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山西卷》(编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5、《战争往事:沁河流域的动荡岁月》(专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6、《灾害与历史 第1辑》(主编),商务印书馆,2018年。

7、《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参编),中国社科出版社,2018年3月版。

8、《清代山西民间契约文书选辑》(编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

9、《超越信仰:明清高平关帝庙现象与晋东南乡村社会》(合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

四、古籍整理

1、《三国志译注》译注,商务印书馆,2015年。

2、《和顺县志》校注,商务印书馆,2015年。

3、《牧爱堂编》点较,商务印书馆,2017年。

五、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1、明清以来山西煤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2004-2006年省、市自治区研究项目(0405702),已结项。

2、明清以来晋南地区生态环境与地域社会变迁研究,2005-2007年高等学校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509027),已结项。

3、山西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基于近代山西农村社会用水问题的调查与研究,2005山西省软科学项目(0510171),已结项。

4、明清以来山西生态环境变迁研究,2005-2007年省、市自治区研究项目(0505304),已结项。

5、嘉庆<牧爱堂编>核本整理点校,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0803004),已结项。

6、“丁戊奇荒”与近代山西社会救助,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20093009),已结项。

7、大地震与明清山西乡村社会变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09YJA770038),已结项。

8、清代山西民间契约文书辑录,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200910121003001),已结项。

9、山西近代灾荒史,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20011308),已结项。

10、清代山西民间文书搜集整理与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312),已结项。

11、清代山西地震灾害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201205703),已结项。

12、中国近代史学科实践型教学体系的建立,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2002),已结项。

13、古籍《和顺县志》整理点校,企事业委托项(01020213110022),15万,已结项。

14、民国山西民间契约文书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ZS048),20万元,已结项。

15、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史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山西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2万元,已结项。

16、金元以来太行山地区关公文化与民间信仰研究:基于高平市现存关帝庙的田野调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20万元,已结项。

17、“中国传统村落价值体系与异地扶贫搬迁中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52),80万元,在研。

18、山西票号资料收集与整理,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课题(2019D001),1万元,已结项。

19、《山西省标准地名词典》编纂(2019058008),山西省民政厅,169.8万元,在研。

(二)参与项目:

1、“明清以来山西人口资源环境与农村社会变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4BZS033),已结项。

2、“集体化时代山西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山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056001),已结项。

3、“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基层档案分类与初步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6JA770026),已结项。

4、“山西洪洞根祖文化品牌战略研究”,山西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SSKLZDKT2007006),已结项。

5、“水文化与地方社会--明清以来晋水流域的产业,信仰与制度”, 2008年度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20083008),已结项。

6、“论晋商文化对山西社会的影响”,企事业委托项目(0808062),已结项。

7、“集体化时期农村技术发展与乡村社会化变迁——一晋水流域为中心的田野与社会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770077)。

8、“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优秀创新项目(1005724)。

9、“农村基层档案搜集整理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252)。

10、“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47),子课题负责人。

11、“制度、技术与集体化时期山西农村社会研究”,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5BZS126)。

12、“明清山西关帝庙碑刻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6BZS112)。

13、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省乡村旅游长效发展耦合机制研究(201801006),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5万元。

14、清代山西民间禁赌碑刻史料整理与研究(201803002),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万元。

15、晋商历史文化价值的当代性转换研究(2017054010),山西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1万元。

16、万里茶道上晋商会馆开发与保护研究(SSKLZDKT2016035),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

六、获奖情况

1、2007年1月,论文“传说、信仰与洪洞乡村社会”获2006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三等奖。

2、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光绪初年山西旱灾与救济研”获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2010年1月,论文“丁戊奇荒时期的山西粮价”获山西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

4、2012年3月,论文“水土保持:大泉山典型的塑造”获2011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5、2012年8月,论文“从历史中的灾荒到灾荒中的历史——从社会史角度推进灾荒史研究”获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6、2015年8月,著作《大地震与明清山西乡村社会变迁》获2014年度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一等奖;2018年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人文社会科学)。

7、2015年,著作《丁戊奇荒:光绪初年山西灾荒与救济研究》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

七、教学情况

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中国近代史》、《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集体授课)等课程。其中,作为主讲教师讲授的《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被评为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本人参加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教学团队被评为2007年山西省级教学团队,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2014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历史文化学院硕博士研究生讲授《区域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田野实践》、《社会史研究专题》、《中国近代重要问题专题》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