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硕士】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硕士
“山西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报道我院研究生《山研榜样 | 硕士研究生李鸽》
2021-03-11

2021年3月9日,“山西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报道我院研究生《山研榜样| 硕士研究生李鸽》,全文如下:

跨考生的成长之路

实现“跨考大学生”到“专业研究生”身份的转变,是我过去两年来学习生活的主题。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晦涩难懂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以外,我还面临着跨考带来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缺乏专业思维能力等问题。幸运的是,在身为一名跨考生的蜕变进程中,伴随着导师的指引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并在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收获,对此内心不胜感激。

我师从谢忠强教授,导师严于律己、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审问慎思、循序渐进的科研态度给予我深深地影响和启迪。“累并快乐着”是跟随导师两年多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最真实感受。为了补足基础,我在完成学院设置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自主阅读了一些专业本科书籍和期刊。繁忙的学习节奏让我时常觉得力不从心,与导师沟通后他耐心指出我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的现实情况提出多阅读专业领域内大家之作的建议,“从理解别人的理解开始,才能渐渐形成对枯燥难懂之经典的自我体会”。遵从导师建议,我开始每周阅读定量的期刊论文或学术著作,从不同角度反复理解同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尽管学习任务比其他人重了许多,但这种学习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在与同学的沟通请教和自身的研读思考中,我逐渐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正是在于其广泛的适用性、指导性以及开放性;逐渐发挥主动性选取感兴趣的角度思考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联系。另一方面,阅读大量学术文章对我的行文逻辑、精准用词也有很大帮助,为后来开展论文写作提供了一定基础。正是这种对于专业理论学习的每一次进步激励着我想要学更多、懂更多。

尽管学习任务很重,导师并没有因此放松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推进要求,“不能等到所有都具备了才开始行动,否则永远停留在原地”。为了让我更早进入研究状态,培养学术研究思维,研一下学期伊始,在导师的指引下,结合自身兴趣确定了论文选题方向为研究周恩来读书观理论。伴随着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指导,我迈出了自己学术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性的一步——史料收集工作。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翻阅关于周恩来的书籍、刊物、讲话稿以及会议资料等十几万字的文献资料。随着对周恩来读书思想、读书实践的深入了解,面对庞杂的文献资料我逐渐开始有意识地借鉴其某些读书方法,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慢慢地条理清晰。

在研究逐渐深入的同时,我也渐渐发现自身学习经典论著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加以适当调整;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身与其他同学的最根本差距不在于缺乏对专业著作的阅读,而在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理论思维和灵活运用。实际上,我所研究的周恩来读书理论中便折射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可以说是其鲜明特质的一个聚焦体现。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周恩来读书思想处处透露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乱年代确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体现了科学读书目的建立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观。前后对照读书法、反复研读法体现着个体对于事物认识的反复性和发展性;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相结合的读书原则更是彰显出对于理论结合实际之哲学方法论的贯彻。这些原本在书本上枯燥无聊的理论鲜活贯穿在周恩来读书思想体系当中。被很多人误认为空泛高深的理论,切切实实在指导着从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实践和发展。我开始思考到,大学思政课的开设内容之一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但为什么真正体会到理论价值的学生总是很少呢?怎样能让更多的青年学生认识到这一理论的魅力,这是很多思政课老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也应该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尽管现在以我的能力还不能完美作答,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朝着这一既定目标前进终将会到达已知的彼岸。

两年来的研究生生涯,经历过大多跨考生经历的迷茫忐忑,也经历过初次开展研究的无知苦恼。对专业学习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我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的转变过程,更是我逐步明晰自身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未来定位的过程。因而我的收获远远不止于学术论文的发表,更在于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未来的一份坚定和信心。在最后,我想要再一次感谢导师谢忠强教授。老师的严格要求与谆谆教诲总是相伴而行,我感受到的紧张而又充实的研究生学习,实则映射着导师对我的苦心栽培和殷切期望!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CKNfNjSx0t8RM8dvks6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