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刘志洪应邀来我院作“依守正创新的精神理解和践行守正创新”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赵瑞林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和硕博研究生与会听讲。
刘志洪副教授从守正创新的含义、守正与创新的相互关系、以及守正与创新在实践中的践行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对守正创新的独到理解。在他看来,正不等于旧,更不等于古,守正绝非守旧,“正”不一定都是过去有的,很可能是未来我们需要的;“新”并不只是简单地创造以前未有的东西,也不是创奇,而是创造符合事物发展方向与趋势的事物,守正和创新是统一的,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实践中要以守正来创新与以创新来守正。他结合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要议题,旁征博引,论证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随后,在场师生就中国创新与西方创新的同与异、论文写作的选题与学术信息的捕获等问题与刘志洪副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经历与经验,他强调,青年教师学术成长要增强自信、稳扎稳打、夯实学术根基、加强学术交流,久久为功,方能有所成就。
个人简介
刘志洪,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修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后,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从事哲学博士后研究,师从郭湛、马俊峰和赵敦华诸先生。
近年来,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哲学动态》、《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江海学刊》等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二次文献转载二十多次(其中多篇被不同二次文献共同转载)。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机构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标兵、贺麟青年哲学(提名)奖等学术荣誉。
撰稿:呼 倩
拍摄:杜程博文
责编:呼 倩
二审:刘晓宇
三审:赵瑞林
山大马院文瀛求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