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培训
【国内】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培训 > 国内
用实践滋养教学讲好思政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见闻录
2020-10-26

2020年8月17日——24日,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程敬恭、李钺、程学军、张淑琴一行四人,先后对贵州师范大学,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中国“天眼”、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及纪念馆,四川广安市邓小平故里,重庆建川抗战文物博物馆等地进行了为期8天的社会考察。一路收获颇丰,现将考察主要经过及感受汇报如下:

一、天下马院是一家 我们首站与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汪勇教授、研究生院吕文科长分别给我们介绍了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状况和贵州的红色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0年3月。前身是1989年独立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马列主义教学部。2013年在西南5省(市)高校中第一个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博士点现拥有博士生导师15名。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7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86.1%,硕博率达93.4%。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审专家、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成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髙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影响力人物和提名人物、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理论课教师、国家级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以及贵州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委专家智库专家、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省高校"黔灵学者"、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和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等32人次。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5项。承担国家民委、国家信访局、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106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15部;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获各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 2018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取得B级,位列贵州省文科学科第一。现在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省委宣传部与贵州师范大学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贵州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 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创新科研人才团队基地、贵州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4个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2019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1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是省级优秀基层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基础学科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8年9月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2018年8月获批“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贵州是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邓恩铭是参加中共一大的最年轻代表,他还是受到过列宁接见的少数中共党员之一。老一辈革命家、“四八烈士”之一王若飞是贵州人。贵州是红军长征经过最多的省份之一,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发生在贵州,遵义成为中共党史上的“转折之城”;------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成为全国的大后方,也成为蒋介石关押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人士和共产党人的地方。贵阳旧时称“天无三日晴” ,但现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使之成为“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旅游的首选之地,再加上充足的水电资源,贵阳一跃成为全国的大数据存储器集散中心,发展前景广阔------。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脱贫任务繁重,与山西一样同为不发达省份,但他们现在找准、找对了发展之路。特别是贵州师大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能成为西南5省(市)高校中第一个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院,成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无疑是学院上下励精图治,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积淀的结果,令人钦佩和感叹,我们也深感差距和自己的责任!

二、千户苗寨呈异彩 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公里的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这也是我们此行主要的考察地之一。西江苗族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特别是木质的吊脚楼,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西江苗族吊脚楼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也反映出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这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观苗寨,村容整洁,市场繁荣,与苗民们购物交谈,笑容溢于言表,早已脱贫走上了小康之路。现在村民主要从事旅游服务业,如交通、客栈、餐饮等和银饰、牛角加工销售等,问起收入,大都笑而不答,但可以看出他们对现有生活的满意和对美好生活的进一步向往。流连于此,我们深深为苗族同胞创造的民居特色、银饰文化以及苗医的神奇而折服。民族的多样性丰富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新时代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生活更使我们领略到了党的富民政策的生动实践。

三、中国“天眼”扬国威 参观“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我们早已心仪的地方,也是此行的重点之一。因为受景区严格人数限制,我们提前4天进行了预约。8月20日终于得以成行。

FAST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绿水村大窝凼洼地,距贵阳市200公里。它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稳定而独特的地形条件建设的高灵敏度的巨型射电望远镜,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天眼”。它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天眼”的首席科学家南仁东(1945.2——2017.9.15)先生,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建设大射电望远镜,并用22年的时间,设计、选址、主持建造了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全国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共同参与,经过长达12年的工程选址和对1000余个洼地比选,最终确定大窝凼洼地为FAST台址。FAST项目于2007年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2008年12月26日奠基,2011年3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2016年9月25日该项目正式落成启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了启用仪式,并在启用仪式上宣读贺信。

到达中国天眼景区后,要经过严格堪比机场的智能安检和人工双重安检两道关卡;射电望远镜半径5公里区域内严禁设置、携带任何电子产品;所有前往天眼景区的观光车辆均经过了特殊的处理,确保车辆运行时不产生影响射电望远镜正常运行的电磁波。我们换乘景区的观光车辆,40分钟后到达观景点山脚下,徒步786级台阶后,终于看到了在媒体上报到的FAST,身临其境,真的感到十分震撼!FAST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有30个足球场大,拥有6770根主索、4450块反射面板,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一”。同行的物理学专业的程学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FAST选址大窝凼的三个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净土”,大窝凼附近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中国天眼能让中国能探入宇宙深处,洞察宇宙的奥秘,观察遥远的星系,帮助我们人类听到更多来自遥远星球的声音。他的讲解使我们对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一方面深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另一方面深深感叹南仁东团队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精神。当我们四人展开院旗合影时,周围的游客惊呼、鼓掌和叫好,我们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此行往返近五百公里,虽然路途辛苦, 但大家认为为教学增加了不少感性认识,感到不虚此行,并不以为苦。

四、转折之城光芒现 黔北重镇遵义,是贵州的第二大城市。这里与重庆和四川的泸州、富顺等地接壤。这里既有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还是名满世界的茅台的故乡……这些放在任何一座城市都会是排名第一的优质旅游资源,然而在遵义,最有名的景点却是一栋两层小楼——在这里,召开了举世瞩目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此,人们就把遵义称为“转折之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里必定是我们的“打卡”之地。

到达遵义会议纪念馆外,等待参观的长长的队伍令我们大出意外,新冠疫情并没有阻止人们对遵义的向往、对党的历史学习的热情。我们赶紧排进队伍、戴好口罩,随着人群前行。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组建的“遵义会议纪念馆”,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在遵义会议会址旁边,是遵义会议陈列馆。陈列馆里收藏了大量文物,并配合雕塑、图片、灯光、多媒体等各种现代科技,用“以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遵义会议,光辉永存”等五大部分突出遵义会议的主题及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的史迹。

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它在极端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中国革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墨守教条和照搬外国的经验。遵义会议集中体现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坚持的。

五、伟人故里有真情 参观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故居,是我们出发时既定的内容。经提前预约,我们终于在8月23日邓小平同志诞辰日后,由重庆乘坐火车、转公交前往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我们先后参观了邓小平铜像广场、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故居和邓小平缅怀馆等。

邓小平铜像广场占地26亩,三面山脊环绕,林木环抱,绿草茵茵,状如座椅。邓小平铜像矗立在约5亩的草坪中间,铜像座北朝南,座落在这绿色幽静古木参天的自然环境之中,既庄严肃穆,又亲切自然,给人以回家的感觉。广场中间高大的银杏、水杉等都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故里视察时培植的,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2004年8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邓小平铜像揭幕。铜像高2.5米,重1.8吨,基座是由黑金沙花岗石做成,正前方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邓小平铜像"五个大字。这尊铸铜座像面容温和,两颊瘦削,目光敏锐深邃。小平身穿短袖衬衫,军便裤,沿口布鞋,面带微笑地坐在椅子上,亲切地注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似乎抖落一身风尘,回归故里,常驻于故乡人民心中。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是国内唯一一个以纪念邓小平同志为专题的博物馆。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陈列馆坐西向东,背靠高高山脊,面向广袤田野,周围幽簧环抱,门前碧塘泛波,十分庄严肃穆。三个斜坡屋面错落有致,三宕三叠,寓意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不平凡的革命历程。中间一片巨大的高墙直耸云天,寓意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在人类历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昭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行到底。整个建筑设计从斜坡到丰碑,又从丰碑到斜坡,寓意小平同志从平凡走向伟大,又从伟大回归平凡,体现小平同志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陈列馆设计以川东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交融着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变化的深刻内涵,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在建筑选材上,陈列馆选用了花岗岩和柚木,寓意小平同志刚柔相济的性格。

邓小平故居是一座古朴典雅、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当地人亲切称之为"邓家老院子"。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和少年的大部分时光。故居坐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共17间房屋,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建筑。

建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与邓小平故居之间的邓小平缅怀馆以"回家"为设计理念,以亲切自然、温馨情感为建筑设计指导,展示了邓小平同志生前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并以真实遗物为主陈列。展览主题为"小平,您好",意在突出展示政坛之下的平民邓小平,表达"人民领袖人民爱"。整个展览是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基本陈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基础上,对邓小平人格魅力的完整补充,让人们更加了解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他的世界。

从参观中始知,牌坊村是以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的牌坊而得名。而父亲邓绍昌的决定,使邓小平15岁走上了赴法国留学的道路,这个决策对于邓小平的一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有着重大影响。一幕幕实景、一件件实物,都昭示着伟人成长生活的真情,给人以朴实与亲切!我们这一代人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的受益者和建设者,也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这一次的伟人故里之行,为我们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添了源泉和力量。

六、沧桑文物会说话 重庆建川博物馆是由24个防空洞打造的包括兵器发展史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洋务运动时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西迁)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重庆故事博物馆、民间祈福文化博物馆、中国囍文化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8个主题博物馆组成的博物馆聚落。我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浸淫于此,主要参观了前四个主题博物馆。

位于九龙坡区的建川博物馆,是全国首个洞穴抗战博物馆聚落。馆主樊建川以“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宗旨,收藏有各类文物藏品近4万件,主要包括抗战、兵工、红色年代等近现代史料、物品。特别是6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弥足珍贵,有毛泽东在1937年颁布的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改编令;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七周年而制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彩瓷墨盒;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冀南军区参谋长陈明义的工作笔记本;冯玉祥的花盆;丰子恺的代表画作《胜利之夜》等,堪称“防空洞里的民族记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真实的革命文物,将我们的思绪带回了那段全国人 民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重庆这座具有丰富文化个性和特色的抗战陪都,经受住了日寇“大轰炸”的高强度侵略,顽强抗争,在对抗侵华日军的战斗中最终和全国人民一起夺下这场伟大胜利。走在由防空洞打造的博物馆里,让人更增添了一份身临其境与感同身受,而抗战文物博物馆进门处的抗战老兵手印陈列墙,视觉直观冲击,正是这些手印的原型,用他们的双手乃至生命在华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支撑民族脊梁,托起了中国的未来。那些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对国家和民族独立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令人肃然起敬。樊建川说,希望观众通过这些展品,铭记抗战英雄的不朽功勋,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此行参观,我们想他的目的达到了,而且在我们心中得到了升华。因为我们还是布道者,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众有所不同,它将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堂上和生活里。

短暂的社会实践结束了,留给我们的将是长久的记忆和思考!行文至此,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教有涯而学无涯,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走向工厂、农村和社区,丰富教学素材,增加教学的现场感和生动感,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最后,对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书保书记、张守夫院长对我们此次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社会实践表现出的政治担当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0年9月10日于第36个教师节

执笔:程敬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