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学工
党团学工

党团学工

探访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2025-02-08信息来源: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红色精神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为深入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探访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以个人或自愿组队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实地走访了自身所在市域内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察哈尔民主政府遗址

2月5日,郑思雨同学踏入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座旧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是一座极具历史韵味的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庄重,融古典美和现代美于一体,既具有浓郁的中西方建筑特色,又呈现鲜明的时代感。

走进其中,仿佛穿越回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泛黄的文件、斑驳的旧物,生动地还原了察哈尔民主政府成立的背景与发展历程。1945年,在抗战胜利的曙光中,察哈尔民主政府应运而生,它肩负着稳定社会秩序、推动民主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的使命,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

那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不仅仅是过去的见证,更是先辈们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的象征。每一处遗迹,都镌刻着先辈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畏无惧的勇气,它们如同璀璨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强权压迫,始终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凭借着对民主与自由的执着追求,为人民谋福祉,铸就了不朽的功勋,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走出旧址,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如今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郑思雨同学表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先辈们的精神化作前行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负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

image.png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2月1日,刘可洋同学来到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瞻仰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纪念馆依托太行山区深厚的红色底蕴建立,武乡县曾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重要机构驻地,被誉为"抗日模范县"。

馆内展柜里斑驳的子弹壳与泛黄家书,将时光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半截断裂的皮带静置在展台上,解说员说起”皮带充饥”的往事时,不禁让人眼眶瞬间发烫。那些年轻战士在潮湿窑洞中誊抄的《论持久战》手抄本,泛黄纸页上的字迹仍透着倔强。这些细节比任何豪言壮语更直击人心,正是这般渗透在泥土里的军民情谊,让红色火种在华北大地生生不息。

走出纪念馆,檐角铜铃在春风中轻响。刘可洋同学表示:“新时代的我们,或许不必再以身躯筑长城,但那份”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纯粹信仰,永远值得在灵魂深处供奉。历史从未远去,它化作一种精神基因,时刻提醒着我们今日和平的珍贵。若有机会,愿更多的同学也能亲临此地,触摸这段滚烫的历史。”

image.png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2月5日,史博文和宁嘉仪同学参观游学了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该馆位于太原市文瀛湖畔,原是明清时期的山西贡院,后成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堂。进入纪念馆右手边是彭真生平纪念,彭真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他一生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其事迹在纪念馆中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得以呈现。除此在纪念馆中还介绍了革命先烈高俊宇与贺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短暂而又热烈的一生。

参观这里,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先辈们为信仰拼搏的精神。先辈们用青春和热血,为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开辟道路。史博文和宁嘉仪同学表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硝烟,但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革命先辈。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应铭记先辈们的付出,传承红色基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尹灵芝烈士纪念馆

2月5日,祁洁同学来到了寿阳县尹灵芝烈士纪念馆,新春的喜庆氛围与英雄事迹的庄重肃穆相互交融,让人在缅怀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力量。纪念馆是为纪念“刘胡兰式女烈士”尹灵芝而建,馆内通过丰富的图片、珍贵的实物以及详细的文字介绍,生动展现了党的女儿16岁将火热青春献给党的伟大信仰,深情回顾了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解说员饱含深情的讲解,如同历史的回响,穿透岁月的长河,直击灵魂深处。15个日夜、8次严苛的审讯,年仅16岁的尹灵芝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毫不动摇,用生命捍卫了党的秘密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牺牲前震天喊地的呼喊声,简短却铿锵有力,像一把利剑,直击人心,鼓舞着每一位有革命气节的人。

祁洁同学认为,历史从未远去,它化作一种精神基因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尹灵芝的精神提醒我们要有信仰,有担当,有爱心,有毅力,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贡献青春力量。祁洁同学表示:“愿更多的人走进尹灵芝纪念馆,触摸这段永恒的精神力量,把灵芝精神和她的生平事迹作为一份红色礼物,带回到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让它像灵芝草一样,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image.png

山西烽火抗战博物馆督军府旧址馆

2月6日,范靖淑同学走进了山西烽火抗战博物馆,这座位于太原的历史纪念地承载着厚重的战争记忆,展现了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光辉历程。馆内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珍贵的遗物和生动的场景再现,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参观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馆内展示的山西抗战文物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它们生动地展示了无数先烈前赴后继、奋勇抗敌的壮丽篇章,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息、战士们满身血污却依然坚定的眼神跃然于眼前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画面,都让人们深感震撼和敬仰。

范靖淑同学表示:“走出博物馆时,让我们不禁感觉到这段历史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记忆的传承,更是我们今天安定生活的宝贵财富。历史从未远去,它在每一个瞬间、每一次回望中,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幸福。这次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抗战先烈的伟大精神,也激励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我们要铭记这些历史,传承这段英雄的岁月,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与责任心,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image.png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革命烈士陵园

2月5日,杨婕同学来到山东德州市夏津县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英勇的先烈们,深切感受他们激荡人心的豪情壮志。陵园的整体设计巧妙地采用了“山字形”建筑构造,寓意深远   ——“英雄如山”,象征着先烈们崇高的精神永存。

步入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庄严肃穆的建筑,它们沿着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展开:石牌坊、园铭石、纪念广场、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赵彩银烈士亭、无名烈士墓以及英烈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巍然屹立于广场中央的烈士纪念碑,它不仅是夏津于1945年9月4日全面解放的象征,更承载着无数先烈的英勇与牺牲。须弥座上雕刻着六幅生动的革命故事画面——“解放夏津”、“人民支前”、“夏北歼敌”、“开辟运东”、“三鸭之战”和“西李围歼”,每一幅都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英勇与不屈。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红色精神因传承而长存。正是无数英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才铸就了国家的伟大胜利,才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杨婕同学表示:“通过参观烈士陵园,我用实际行动追忆英烈们的英雄事迹,传承他们不朽的精神。在缅怀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英烈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向榜样靠近,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和传承者。”

image.png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2月4日刘嘉欣同学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位于山西太原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这所学校成立于1919年,以“开启民智”为办学宗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了革命者的摇篮。主馆内陈列以“育才学府革命摇篮”为主题,分五个展厅展出国师历史、国师学生爱国运动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国师的革命活动等内容。这所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孕育革命的熔炉。每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每一间教室都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刘嘉欣同学表示,此次参观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与革命的紧密联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理想信念的播种。它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的历史,是山西的骄傲,更是全中国的宝贵财富。这种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通过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走访,同学们不仅对革命历史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更深刻领悟并提炼了红色精神的精髓,在弘扬和传播红色精神中显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推动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责编:张培科

二审:许 柯

三审:宋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