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抗疫故事,打造山大特色“抗疫思政课”,4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抗疫思政课”线上集体备课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马靖做专题报告,鲍善冰教授做主题发言,本学期承担教学任务的三个教研室围绕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进行交流发言。
身边人、身边事是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马靖主任医师详尽介绍了她的援鄂抗疫和冬奥医疗保障经历,分享了她所在的团队在援鄂抗疫中的所做所为、所感所悟。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折射出爱党爱国的情怀、奉献人民的初心、医者仁心的精神,让全体思政课教师在感动中对“抗疫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
马克思主义学院鲍善冰教授以“中国抗疫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为主题,结合我国国情及疫情实时数据,深度剖析了西方社会“躺平”与中国“动态清零”的本质区别。他认为,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看,我们有必要坚持“动态清零”;从经验和储备看,我们有能力做到“动态清零”。
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教师,有责任讲述好抗疫中的典型事例,把抗疫精神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头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教研室主任王亚莉分析了中国抗疫精神形成与历史渊源,以中央苏区的抗疫实践为例,阐述抗疫精神的历史启示及其如何将抗疫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安娜以“践行伟大抗疫精神”为题,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旨归作了学理阐释,提出点对点、专题式融入课程的教学建议。
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李伟结合在山西大学疫情防控中担当志愿者的经历,讲述山西大学的抗疫实践,展示了山大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动人风采。
山大马院文瀛求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