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瀛学思
【文瀛学思】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瀛学思
文瀛学思︱回到马克思 ——读《卡尔马克思:一个十九世纪的人》有感
2017-04-11

    编者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有一群年轻学子,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他们喜爱阅读、勤于思考,他们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尽管他们现在还默默无闻,但他们将会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或许他们的文字还显得稚嫩,但他们将会是时代智慧的记录者、书写者、创造者。从本学期起,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不定期推出我院博、硕士研究生的读书笔记、理论习作、学习体会等文章,期盼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理论大家的指导。

    “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在政治课学了他的思想,只是为了及格本打算过了就算,书再也不念后来翻开却发现并不讨厌人生总是充满意外2016年3月份开始,一首叫《马克思是个90后》的中英混杂饶舌歌曲霸占网络热点,并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马克思,这个亿万中国学生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第一次以这种新颖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首歌曲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活着”的马克思。但是今天有很多人对马克思有一种误解,有些人可能连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没有读过,便信口说“马克思的学说早已经过时”;还有些人给马克思主义贴上“洗脑”的标签,拒绝接受任何马克思主义内容。而这些误解马克思主义的人却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做法,让他们离科学思维和普遍真理越来越远。所以,作为当今社会蓬勃发展的新一代,我们应该真正地了解马克思,走进马克思,回到马克思!

    阅读马克思传记是了解马克思生平,学习马克思思想,感知马克思世界的最佳方式。 我在看了美国权威历史教授乔纳森·斯珀伯《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后,对于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认识和了解。斯珀伯在《卡尔·马克思》中以成长、斗争、遗产为主题描绘马克思在19世纪跌宕起伏的一生,把马克思的私人生活、求学经历、工作环境、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有机融合,全景式地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马克思。这本书可以更好地将马克思还原给大家,让大家真正走近这样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那么,我主要从以下六个重要时期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马克思的伟大思想。

    1818年5月5日,卡尔· 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菌省的特利尔城。特尔利城地处德国西隆, 紧靠法国、比利时, 离荷兰也不远,该城原被法国长期占领,颇受法国革命思潮的影响。因此, 马克思从小就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熏染。

    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胸怀大志,极具抱负。年仅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就写到“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终生”这样的话语,恰恰是这一句朴实的话,却印证了他那一颗伟大的心。中学毕业后,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而刚入大学的马克思在学校混迹于市井、酒吧之间,还常与别人打架。无奈之下,父亲将他转入柏林大学,他在那里才真正地开始了一段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在柏林大学,马克思不仅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而且柏林大学时期是马克思思想升华的最重要的阶段。从《中学毕业论文》到《博士论文》, 马克思宗教思想所经历的变化是巨大的,。促使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主要有三股力量:启蒙主义所带来的重视感性的立场、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方法、青年黑格尔派对宗教的批判精神,这三者相结合是马克思宗教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当然, 此时马克思的无神论还不是科学的无神论,但当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宗教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以及铲除宗教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时, 就说明马克思主义离科学无神论产生为期不远了。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去《莱茵报》就职,“莱菌报”时期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这一时期撰写的几篇论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通过对出版自由地辩护、林木盗窃法地辩护,批判了普鲁士的立法权问题和行政权问题,提出了对个人自由、权利的追求。在这一时期, 马克思一方面继续信奉着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和法律观。但另一方面, 当他持有这种观点去面对普鲁士现实的时候, 他发现黑格尔的观念与普鲁士现实之间有激烈的矛盾,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一直在思考怎么看待这一矛盾,怎么解决这一矛盾。“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已经具有了很多闪光点, 对其之后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

    《莱茵报》被查禁以后, 马克思觉得目前的德国已不适合他停留。1843年, 他和他年轻的妻子离开德国定居于巴黎。马克思在巴黎时期,是他认识和政治观点发展的一个决定性阶段。从这时起,马克思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在巴黎,马克思首先担任《德法年鉴》的联合主编。但是, 这次不是新闻检查官而是难民之间的争论,使他的编辑事业又一次中断。马克思在巴黎居住时间非常短暂, 1845年, 应普鲁士政府的要求, 他和其他的罪犯一起被逐出了巴黎, 原因是他们写作支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他和恩格斯以及其他一些激进社会主义者一起去了布鲁塞尔并立即在工人运动中扮演了领袖的角色, 引发了1848年的大运动。然而, 尽管他在巴黎的时间很短, 这却是他认识和政治观点发展的一个决定性阶段。

    新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一生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时期的斗争,是他们在1848至1849年革命实践的重要方面: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后来在革命浪潮的顶峰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这篇不朽的著作,用甚至连他们的敌人也能理解的语言倾注了他们所有的理论和经验成果, 而且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对信念和行动计划最简明扼要的陈述。那段日子里, 马克思恩格斯回到了他们的故乡莱茵, 各自投入了斗争。马克思在激进且有一段时间言论自由的《新莱茵报》作编辑, 恩格斯做了一名共和国志愿者中的公务员, 这段插曲是短暂的, 在他们一生中却是转折点。在《新莱茵报》存在的短短一年时间内, 他们以极大的义愤控诉了各国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罪行, 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和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满怀无产阶级的感情讴歌了被压迫民族人民的革命精神。

    1848年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并在这里长期定居。在马克思流亡到英国时期,他创作出了《资本论》,使他的思想有了很强大的理论支撑。从长远看来, 流放中的斗争生活是他事业中最具有成果的,他在流放生活中的卑微地位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仔细分析资本主义最具特征的方面——经济制度。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的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吸引着各国学者。马克思从1849年定居伦敦,每天都到图书馆去,早晨9点钟的钟声一响,马克思准时坐到一个固定座位上,直到晚上看门人关门为止。在漫长的流亡生活中,贫困仿佛魔影一样伴随着这个家庭,马克思有时甚至打算放弃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而到社会上去谋生。但是,一旦真的要他不搞理论研究工作,哪怕是一天,他也会极端愤怒。马克思写作《资本论》,花了整整40年时间。如果没有对追求宏伟目标的信念,对实现目标的高度责任感和惊人毅力,不要说40年,就是4个月也很难坚持下去。

    中晚年时期的马克思境况终于有所好转,由于接受了亲友的遗产馈赠,他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而且由于他在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所起的作用,以及后来《资本论》终于在英国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他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德国流亡者小组的狭小范围。1867年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由恩格斯于1885、1894年整理出版。1864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后,马克思被选为总委员会委员,兼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历届代表大会的重要文件,是第一国际的实际领袖和灵魂。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写了《法兰西内战》,系统地总结了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马克思晚年时期,他受到种种疾病折磨,但他仍致力于帮助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成长和人事理论研究,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英国伦敦。

    从马克思的人生经历来说,马克思一生不为权、不为钱,为了信仰,一往无前;从马克思的思想方面来说,马克思的思想是“活着的”,是真实的,是与时俱进的;从马克思给后人所带来的影响来说,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唯物史观”,不仅仅是“剩余价值理论”,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他所留下的,更多的是他的精神,是他的勇气,是他的毅力。通过对《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的阅读后,我不仅了解到了马克思的一生,更多的是学习到了他这种勇气和精神,并且马克思的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马克思的伟大使得很多人认为他与我们普通人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这使得我们长期以来更多看到的是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面,而很少看到他作为普通人存在的一面。实际上,马克思在讲到他自己时,常常喜欢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马克思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不平凡之处就在于他不畏艰难困苦,为了伟大的事业,勇于同反动政府作斗争,虽然屡遭放逐,但终生都在“为全人类造福”的誓言而奋斗着。

    所以,面对今天有些人对马克思的误解,我们只有真正了解马克思的思想,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仍然活着,仍然没有过时的概念,只是随着时代的不同和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作为当今社会的新一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回到马克思,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延伸阅读:

  《卡尔马克思:一个十九世纪的人

   作  者: [美]乔纳森·斯珀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  者:  邓峰   

   出版年: 2014-06-23